-
02
Jul勞動檢查時應告知工會是什麼性質的工會?
問題摘要: 勞動檢查法第22條雖未明定工會類型,實務以企業工會為主要通知對象,但不應排除在特定條件下產業工會或職業工會之參與正當性,未來宜由中央主管機關制定更具彈...
-
02
Jul勞工如何勞工局申請勞檢?未收到勞檢結果的回覆。應如何處理?
問題摘要: 勞工具名向勞工局提出申訴後,依法應於合理時間內接獲檢查結果或處理情形之通知,若久未收到,可主動聯繫主管機關查詢進度。倘確定未通知,且自身具申訴資格並有...
-
02
Jul職業災害是什麼?職安、職保及勞基法、民事法角色有何不同?
問題摘要: 職業災害之認定須兼顧法定定義與實質關聯,並應以職務遂行性與職務起因性為核心判準;而雇主之補償義務基於無過失責任原則,即便無過失亦難免責,唯有透過健全職...
-
02
Jul勞工在上下班途中遭遇交通意外事故導致傷殘,是否勞動基準法規定為職業災害?
問題摘要: 通勤災害雖現行多被視為擴張性職災處理,確實有助勞工保障,但其正當性基礎不足,雇主無法預防卻需承擔責任的制度安排,恐引發法制不均衡與雇主負擔過重問題,未...
-
02
Jul小員工買自家股票會可以解僱嗎?會有內線交易罪嗎?
問題摘要: 即使只是基層員工,若在工作期間炒作自家公司股票,仍有被解僱的可能;是否構成內線交易,需視是否因職務知悉未公開重大消息而定,並無絕對與職位高低相關,至員...
-
02
Jul何謂職場霸凌?法律上有防免機制?
問題摘要: 職場霸凌絕非單一事件,其反映的是結構性問題與權力失衡,一旦放任不處,不僅侵害被害人基本權益,更破壞職場信任與組織文化,造成人才流失與潛在法律風險。成大...
-
02
Jul可否請求罷工勞工賠償?
問題摘要: 在勞資爭議法制體系下,勞工經合法程序發動罷工,即屬正當權利之行使,無論對消費者或企業造成何種實質損害,只要無違法情節,即不構成民法第184條所稱之「不...
-
02
Jul雇主可以因員工受有職業災害後能否再向第三人求償?
問題摘要: 雇主在依法承擔職災補償義務後,原則上不得向第三人求償,因補償義務屬獨立之法定責任,其本質與第三人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無關,兩者非基於同一法律關係,雇主若...
-
02
Jul職業災害補償或賠償應向何人主張?
問題摘要: 職災發生後,勞工應優先保存現場證據、取得醫療診斷、蒐集勞動關係及工地作業結構資料,並可向專業律師、工會或職災資源中心諮詢,評估請求之對象、項目及時效,...
-
02
Jul勞工把手上持有公司資料交競爭對手或新聞記者,有什麼責任?
問題摘要: 而對勞工而言,即使職等不高,只要在工作中實際取得或保管可能具經濟價值的資料,即應視為可能涉及營業秘密,應依約保密,不可任意洩漏。尤其不可輕信新雇主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