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Jul停發三節獎金、停止福利、利誘員工出勤、對工會求償、招聘員工,是否為不當勞動行為?
問題摘要: 公司針對罷工所為一系列措施,須逐一對照工會法第35條之構成要件加以檢視,部分措施如提訴求償、取消福利、獎勵出勤者或大規模招募新員工,若目的在削弱工會聲...
-
02
Jul「團體協約」程序要件為何?違反效力為何?
問題摘要: 團體協約程序要件具有高度嚴謹性,非僅保障勞工權益,更係為維繫勞資協調與集體協商之制度公信力。倘若工會於締約過程中未遵守法定程序,如代表產生方式瑕疵、未...
-
02
Jul職業災害補償或賠償應向何人主張?
問題摘要: 職災發生後,勞工應優先保存現場證據、取得醫療診斷、蒐集勞動關係及工地作業結構資料,並可向專業律師、工會或職災資源中心諮詢,評估請求之對象、項目及時效,...
-
02
Jul何謂職場霸凌?與性別或其他歧視有何關連?
問題摘要: 職場霸凌本質上是一種基於權力不對等或個人偏見所造成的反覆性人格侵害,其影響甚鉅,輕則損害員工心理健康,重則導致職災與離職,進而影響企業聲譽與用人制度。...
-
02
Jul職業災害是什麼?職安、職保及勞基法、民事法角色有何不同?
問題摘要: 職業災害之認定須兼顧法定定義與實質關聯,並應以職務遂行性與職務起因性為核心判準;而雇主之補償義務基於無過失責任原則,即便無過失亦難免責,唯有透過健全職...
-
02
Jul職業災害之勞保給付有那些?
問題摘要: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為勞工提供全面性之職災補償制度,不僅涵蓋事故當下之急救與醫療,亦延伸至療養、失能、死亡甚至失蹤等後續狀態,並於給付標準、請領期...
-
02
Jul發生職業災害時,雇主該如何應對處理?
問題摘要: 職業災害發生時,雇主首要為即時搶救與通報,緊接著應全面啟動災害應變處理機制,不僅包括勞工權益照顧與善後安置,更需高度重視法律風險控管,特別是內部刑事責...
-
02
Jul團體協約可以談開放勞工參與公司治理嗎?可以推派勞工董事嗎?
問題摘要: 團體協約確可談勞工董事之設置,且屬合法調整事項,工會提出此類主張並不違法,亦可作為合法罷工的基礎,只是是否納入協約內容仍有賴雙方協商一致,惟不可因此否...
-
02
Jul雇主可以因員工受有職業災害後能否再向第三人求償?
問題摘要: 雇主在依法承擔職災補償義務後,原則上不得向第三人求償,因補償義務屬獨立之法定責任,其本質與第三人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無關,兩者非基於同一法律關係,雇主若...
-
02
Jul工會安全條款(禁搭便車條款)是什麼?團體協約法對於這個條款有什麼限制?
問題摘要: 工會安全條款的立法目的在於抑制搭便車現象、鞏固工會運作基礎並提高勞工組織參與程度,透過不同條款形式如封閉工廠、工會工廠、代理工廠、會員資格保留與優先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