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
Jul什麼是就業歧視?就業歧視要由誰來負舉證責任?
問題摘要: 在實務操作上,歧視態樣可分為「直接歧視」與「間接歧視」,前者如在徵才時明示限制性別或年齡,後者則較為隱晦,例如表面上未明言限制年齡,但卻要求「應屆畢業...
-
08
Jul行車津貼及旅費是否為工資?
問題摘要: 行車津貼與旅費是否屬於工資,應根據發放方式、給付標準及其是否具備「勞務對價性」與「經常性給與」進行綜合判斷。若該津貼為定期發放,且與勞工之工作條件、出...
-
08
Jul都那麼多歲,來做這種打掃清潔,甘好?
問題摘要: 雇主以年齡作為人事決策或否決聘用依據,不僅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條所保障之平等就業權利,亦不符現代社會對於多元共融與勞動參與之期待,本案公司雖以業務縮減為...
-
08
Jul「經常性薪資未達四萬」應公開揭示或告知薪資範圍為何?
問題摘要: 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2項第6款對於經常性薪資未達新臺幣四萬元之職缺,強制要求企業以區間、定額或最低薪資方式於徵才前進行公開揭示或告知,並於面談及錄取階段...
-
08
Jul「就業歧視」愛滋或患病員工是否可以?
問題摘要: 雇主若因員工罹患愛滋、精神疾病或其他病症而在職場上有不利處分,是否構成就業歧視,須依具體法律條文與病類屬性來分別認定。就業服務法僅保障身心障礙者與法條...
-
08
Jul『歧視』不是尚方寶劍,亂用是會有反效果的!
問題摘要: 歧視的法律規範原是為保障弱勢,消除不平等對待,但其本身並非萬能,不可濫用;當法律過度保護單方權益,反而會使社會陷入無謂的對立與資源耗損。唯有正確認識歧...
-
08
Jul廣告徵才沒寫「限女性」就不會被裁罰嗎?
問題摘要: 性別歧視在實務適用上,並不以書面明示為唯一構成要件,任何招募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言語、態度、行為等,只要涉及性別偏見且對應徵者或員工造成不利影響,即有可...
-
08
Jul雇主招聘員工時,避免觸發就業歧視的法律風險防應有預範措施為何?
問題摘要: 雇主在招聘階段即應具備法律合規意識,並從廣告內容、面試問題、徵才文件乃至內部制度面全面檢視,以防止因徵才不當而觸法,不僅避免罰鍰及聲譽損害,更有助於營...
-
08
Jul就業廣告要如何避免違法?
問題摘要: 就業廣告是否構成歧視,主要應從兩個層面來判斷:一是廣告所提問或要求的資料是否與擬聘職位的實際需求相符,有無客觀、合理的業務必要性;二是此類要求是否對某...
-
08
Jul試用期間可以自由終止契約?
問題摘要: 試用期並非法律上的「無責解雇期」,雇主於此階段仍須以正當事由為前提,並遵循勞動契約誠信原則與法律明文規範。尤其在涉及性別、懷孕或其他歧視性因素時,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