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Jul社區管理委員會、社區自治會等是否納入適用?如未成立管理委員會而係推派管理負責人者是否適用勞動基準法?
問題摘要: 依法成立並報備之社區管理委員會,自103年或104年起即屬勞基法適用事業,須依規定保障所僱勞工權益,並可能成為行政處罰及私法訴訟之對象;而即使未正式成...
-
03
Jul外送平台與外送員間是否為僱傭關係?
問題摘要: 外送平台與外送員間的契約關係,若實質具有人格從屬、組織從屬與經濟從屬,即應依法認定為僱傭契約。勞動部此次認定,正是回應現行制度下假承攬問題普遍,並為保...
-
03
Jul「假承攬、真僱傭」爭議!究竟應如何區別?
問題摘要: 無論是資方還是提供服務的工作者,在簽訂契約時都應清楚了解所建立的法律關係究竟屬於承攬契約還是僱傭契約。這一區分的關鍵在於契約雙方的「從屬性」,例如資方...
-
03
Jul宗教人士與宗教團體間屬於勞資關係?
問題摘要: 宗教人士是否屬於勞工,應依其實質從屬性及報酬對價性進行判斷。若其從事定期勞務、受機構指揮監督並領取報酬,即有可能構成勞動契約,享有勞基法保障。反之,若...
-
03
Jul社區管委會自己找保全,解雇時要照勞基法給資遣費嗎?
問題摘要: 自103年起,社區管委會不論有無法人資格,若設有固定人力從事管理、保全或庶務工作,即構成勞基法第3條第八款所稱「經指定公告之其他事業」,其與所僱人員間...
-
02
Jul職業災害補償或賠償應向何人主張?
問題摘要: 職災發生後,勞工應優先保存現場證據、取得醫療診斷、蒐集勞動關係及工地作業結構資料,並可向專業律師、工會或職災資源中心諮詢,評估請求之對象、項目及時效,...
-
02
Jul勞工在上下班途中遭遇交通意外事故導致傷殘,是否勞動基準法規定為職業災害?
問題摘要: 通勤災害雖現行多被視為擴張性職災處理,確實有助勞工保障,但其正當性基礎不足,雇主無法預防卻需承擔責任的制度安排,恐引發法制不均衡與雇主負擔過重問題,未...
-
02
Jul發生職業災害時,雇主該如何應對處理?
問題摘要: 職業災害發生時,雇主首要為即時搶救與通報,緊接著應全面啟動災害應變處理機制,不僅包括勞工權益照顧與善後安置,更需高度重視法律風險控管,特別是內部刑事責...
-
02
Jul職業災害是什麼?職安、職保及勞基法、民事法角色有何不同?
問題摘要: 職業災害之認定須兼顧法定定義與實質關聯,並應以職務遂行性與職務起因性為核心判準;而雇主之補償義務基於無過失責任原則,即便無過失亦難免責,唯有透過健全職...
-
02
Jul職業災害之勞保給付有那些?
問題摘要: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為勞工提供全面性之職災補償制度,不僅涵蓋事故當下之急救與醫療,亦延伸至療養、失能、死亡甚至失蹤等後續狀態,並於給付標準、請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