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
May公司如果沒有規範員工的穿著,員工穿施鞋來上班是否有違反公司的規定呢?
問題摘要: 雇主若欲解僱勞工,無論是否經預告,皆須具備法定條件並落實程序正義,特別是在主張勞工不能勝任或違反工作規則時,更應具備客觀證據與規章依據,並避免將解僱作...
-
26
Mar若雇主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使勞工於休息日出勤工作,是否應加倍發給,並應於事後補假休息?
問題摘要: 修法後的勞基法對於天災等特殊情形下的休息日加班,立場明確為第32條所定延長工時,於8小時內加班費仍依第24條第3款計算,不得另扣減月薪內的工資項目。此...
-
26
Mar雇主可以要求勞工將加班時數來抵減班時數而不發加班費嗎?
問題摘要: 不論是一例一休前或後,補休制度的實行都必須以勞工意願為基礎,並以存在實際可供補休之正常工作時間為前提。在新法實施後,由於工作時數集中於五日,使得補休的...
-
26
Mar什麼是勞動三權?如何建構勞工權益保障機制?
問題摘要: 勞動三權的設計與保障,不僅關乎勞工的基本人權,也關係著勞資關係的穩定與企業治理的健全,它透過工會的集體力量,讓勞工不再只是單一的被支配者,而能成為協商...
-
26
Mar合法勞方爭議行為有何保障?
問題摘要: 合法勞方爭議行為在我國法制中享有明確且多層次的保障,這些保障機制涵蓋國家行政中立義務、民事與刑事免責、不受雇主不利待遇的保護,以及在罷工期間基本社會保...
-
26
Mar爭議行為之類型有那些?勞方進行爭議行為之要件為何?
問題摘要: 爭議行為是指勞資爭議當事人為達成其主張,所為之罷工或其他阻礙事業正常運作及與之對抗之行為。爭議行為是工會爭取勞工權益的重要手段,其形式多元,包括罷工、...
-
26
Mar對於勞工爭議權的限制?
問題摘要: 雖然我國勞資爭議處理法肯認勞工行使罷工等爭議行為的權利,但同時也設有多層次的限制與規範,旨在於平衡勞工團結權與社會整體利益、公共安全、國家秩序等價值。...
-
26
Mar勞資爭議處理法規定爭議行為是什麼?勞工一起請假是罷工嗎?
問題摘要: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條的明文定義,集體休假與集體拒絕加班等行為,若具備阻礙事業正常運作與意圖達成主張之雙重要素,實質上屬於爭議行為。但在具體個案中,司法...
-
26
Mar工作規則可以為不利益變更?如果關於工資的工作規則可以變更嗎?
問題摘要: 我國勞動法制並未賦予雇主片面變更工資的權利,而司法機關亦不應以「合理變更」或「高度必要性」為由,協助雇主突破契約合意原則。如果法院認可雇主因經營困難而...
-
26
Mar員工自稱受到職災不來上班,還要公司付薪水,該怎麼處理?
問題摘要: 雇主若遇到疑似濫用病假的員工,應先確認職災認定結果,並按照法律規範處理員工的請假與薪資給付,避免因程序錯誤導致違法解雇的風險。勞基法第13條旨在保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