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Jul「勞動檢查程序」是什麼?若不符勞檢結果該如何救濟?
問題摘要: 勞動檢查是國家以法令監督企業合法用工與安全作業的重要機制,其程序雖嚴謹,但只要事業單位依法配合且有具體合規作為,即可降低法律風險。若對檢查結果存有疑義...
-
02
Jul罷工是勞工自動爭取權利的最後武器嗎?
問題摘要: 罷工確實是勞工對抗資方權力不對等的最後武器,但此一觀點須限於調整事項之爭議,對於法律或契約已明定之權利事項,則應循司法途徑尋求救濟,不宜輕率發動罷工。...
-
02
Jul勞工可以評論雇主嗎?
問題摘要: 勞工可以評論雇主,但必須在法定範圍內理性發表,並以事實為基礎,目的為正當,形式上不得涉及侮辱、捏造或誹謗。若評論內容為改善勞動條件、揭發不法、參與公共...
-
02
Jul職業災害補償或賠償應向何人主張?
問題摘要: 職災發生後,勞工應優先保存現場證據、取得醫療診斷、蒐集勞動關係及工地作業結構資料,並可向專業律師、工會或職災資源中心諮詢,評估請求之對象、項目及時效,...
-
02
Jul「團體協約」程序要件為何?違反效力為何?
問題摘要: 團體協約程序要件具有高度嚴謹性,非僅保障勞工權益,更係為維繫勞資協調與集體協商之制度公信力。倘若工會於締約過程中未遵守法定程序,如代表產生方式瑕疵、未...
-
02
Jul罷工是無預警嗎?
問題摘要: 罷工並非毫無預警即非法,但突襲式罷工確實會造成嚴重社會衝擊,在保障勞方團結權之同時,政府亦有責任建立適當制度,促使爭議行為納入更具預見性的程序規範,確...
-
02
Jul停發三節獎金、停止福利、利誘員工出勤、對工會求償、招聘員工,是否為不當勞動行為?
問題摘要: 公司針對罷工所為一系列措施,須逐一對照工會法第35條之構成要件加以檢視,部分措施如提訴求償、取消福利、獎勵出勤者或大規模招募新員工,若目的在削弱工會聲...
-
02
Jul勞工在上下班途中遭遇交通意外事故導致傷殘,是否勞動基準法規定為職業災害?
問題摘要: 通勤災害雖現行多被視為擴張性職災處理,確實有助勞工保障,但其正當性基礎不足,雇主無法預防卻需承擔責任的制度安排,恐引發法制不均衡與雇主負擔過重問題,未...
-
02
Jul職場霸凌導致精神上損害,是否可能為職業災害?
問題摘要: 職場霸凌是否構成職業災害,須視其是否導致醫學上可診斷之精神疾病,並是否具備工作起因性與醫療事實認定,行政上之補償制度與司法上之賠償請求間,雖各自獨立但...
-
02
Jul什麼是職場霸凌?還是員工的玻璃心?
問題摘要: 職場霸凌不僅傷害個人尊嚴,更會造成組織士氣崩潰、離職率高漲與工作效能低落,長遠而言對企業經營也極具破壞性。企業文化若缺乏同理與管理者訓練,縱容霸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