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形工時是什麼?如何才合法?

    瀏覽次數:5217

     

    問題摘要: 變形工時制度的核心目的在於提供企業和勞工更大的彈性,以應對工作需求的變化。這種制度有助於特定行業在旺季或忙碌時段更有效地調配工作時間,從而提高生產力和滿足市場需求。不同於傳統的固定工時模式,變形工時制度允許雇主在一定時期內重新安排工作時間,以達到更高的效率。例如,在二週彈性工時模式下,雇主可以將兩週內...

  • 如何認定雇主未給付平日加班費?

    瀏覽次數:4974

     

    問題摘要: 對於勞動法規定和彈性工時制度的詳細解釋,包括正常工時、加班規定、彈性工時制度的種類和限制,以及加班費的計算方式等。基本上,這些法規旨在保障勞工的權益,同時允許企業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彈性安排,但同時要求企業依法支付加班費,並確保勞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每日工時規定為認...

  • 變形工時是什麼?實務上實施方式為何?

    瀏覽次數:4896

     

    問題摘要: 變形工時制度(彈性工時)是一種法定的工作安排,允許雇主根據工作量和季節變化調整員工的工作時間。這種制度特別適用於需求波動大的行業,如觀光、餐飲及運輸業,也包括科技產業等。在這種制度下,勞工的工作時間不再是固定的每日8小時,每週40小時,而是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變動。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

  • 什麼是加班?沒有老闆明確指示加班,但有提供勞務,這時候算是加班嗎?

    瀏覽次數:4831

     

    問題摘要: 勞動契約是一種雙務契約,雇主和勞工各有其義務。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4條,雇主有義務支付勞工加班工資,並且勞工在加班時必須獲得相應的報酬。雇主必須在延長工作時間前獲得勞工同意,並支付加班工資。若勞工在雇主指示下提供超時勞務,且雇主知悉但未制止,視為雙方默示同意。加班申請制雖然是一種管理措施,但不能用來否定...

  • 非主管機關指定之行業,不得任意採行彈性工時制度,依法給付加班費!

    瀏覽次數:4827

     

    問題摘要: 變形工時的規定確實提供了一些彈性,以適應不同行業的特性和營運需求。然而,這些彈性安排仍然受到一系列規則的約束,以確保勞工的權益不受損害。首先,雇主必須在經過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後才能實施變形工時制度。這樣的程序確保了勞工在安排工作時間上有一定程度的參與和保障。其次,不同類型的變形工時制度有不同的適用範圍...

  • 你今天加班了嗎?加班費如何計算?

    瀏覽次數:2423

     

    問題摘要: 加班費的計算必須先釐清是否超過正常工時,是否屬於平日、休息日、例假或國定假日,並依不同加成標準計算。雇主在加班安排上應依法辦理,經工會或勞資會議程序確認,並應備置與保存出勤紀錄五年,依法記載至分鐘,否則一旦發生爭議,不但加班費需補發,更可能面臨勞動檢查與刑責。而勞工如有加班情形,亦應保留打卡紀錄、通訊...

  • 週六是休息日、週日是例假日?一例一休是什麼?

    瀏覽次數:1130

     

    問題摘要: 勞基法對於例假與休息日的安排本質上是採「以週為單位、依週期安排」的原則,重點在於遵守每七日需有一例一休之最低標準,並未限制哪一天必須是哪一類假日,而在休息日加班方面,只要雇主願意依法給付對應的加班費,加班並非不允許。因此,企業若出現「週六不能營業」、「一例一休造成困擾」等說法,多半是對法條誤解,或是不...

  • 勞工每月工作20日,每天工作13小時,雇主需要給付加班費嗎?

    瀏覽次數:694

     

    問題摘要: 不能僅以月休幾日就推論休假符合勞基法,也不能以是否超時、是否給固定加班費為理由逃避加班費給付義務。雇主應確實依據勞基法第30、32與第24條之標準處理工時與工資問題,勞工亦應保存出勤紀錄與薪資資料,必要時向勞動檢查機關申訴,以保障自己依法應有的勞動報酬與休息權利。 律師回答: 勞工曾在餐廳...

  • 現在工時這麼多限制?雇主要如何處理?

    瀏覽次數:619

     

    問題摘要: 企業若欲藉由多元勞務契約類型以達人力調配彈性,不僅需兼顧契約形式與實質內涵的一致性,更應緊扣從屬性判斷與現行法令規範,部分工時制度雖具彈性,然其法律保障與正式勞工相同,企業如欲藉由此制度補充人力,仍須通盤考量成本、法令遵循及人力穩定性,妥善規劃聘用條件、排班制度及薪資結構。變形工時與84-1彈性工時制...

  • 未經工會同意,加班及調整工作時間可以嗎?

    瀏覽次數:447

     

    問題摘要: 工會在勞動條件調整過程中,是法律所賦予的關鍵同意機構。無論是針對輪班班次間的休息時數縮短、例假日調整,或是夜間女性工作安排等高度敏感的勞動條件,雇主都必須透過工會的集體審議機制取得同意,否則其調整行為即為違法。若事業單位尚未成立工會,則勞資會議可作為過渡性協商機制,但一旦工會成立,其法律位階優於勞資會...

  • inquiry
  • line
  • FAGO
  • faq
  • searc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