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員工認股計畫是什麼?公司可以事後單方加以變更嗎?
瀏覽次數:1530
問題摘要: 公司並非可任意單方面變更勞動條件,尤其是涉及不利益變更時,應取得員工同意,否則該變更可能無效,甚至可能面臨法律責任。雖然工作規則的訂定與修改在一定範圍內屬於公司的管理權,但仍須符合勞動基準法的規範,且應考量勞工的權益,並兼顧合理性與必要性,方能確保變更的正當性與可執行性。企業在進行制度調整時,應採取透...
-
勞工突然不告而別 當月工資怎麼處理?
瀏覽次數:1478
問題摘要: 當勞工不辭而別且無法聯繫時,雇主應謹慎處理其最後任職月份的工資,避免違反勞基法的規定。在法律層面上,雖然民法第235條但書賦予雇主「準備給付」或「隨時給付」的權利,但若雇主本身即可獨立計算工資並發放,則法院仍可能判定雇主違反勞基法第22條第2項,並裁罰未全額給付工資。因此,企業應確保內部管理制度完善,...
-
員工不是於當月第1日到職,當月工資如何計給?大小月與二月有無不同?
瀏覽次數:1416
問題摘要: 對於月薪制員工,每日薪資應以月薪除以30計算,未滿月則按實際出勤日數乘每日薪資給薪,包括例假日與休息日。特別是二月份,由於天數不同,事業單位需格外注意處理方式是否符合約定與法律規定,必要時應通過契約條款進一步明確計算細節,保障雙方權益並減少爭議。 律師回答: 針對不同到...
-
工作規則的懲戒條款是否給予勞工知悉?是否要取得勞工個別同意?
瀏覽次數:1387
問題摘要: 法院對於工作規則效力的認定,反映出對資方管理權的高度尊重,但對於勞工知情權的保障相對不足。為平衡勞資雙方的權益,建議雇主在變更工作規則時,即使法律未強制要求,仍應主動揭示變更內容並提供充分的解釋,讓勞工知悉並理解新的規則。這不僅能提升企業內部的管理透明度,還能減少潛在的法律風險與勞資矛盾,進一步促進良...
-
公司要求員工公出,三日內要補假,否則以曠職論,這規定是否合理?
瀏覽次數:1315
問題摘要: 公司如規定公出三日內未補請假即記曠職,雖表面上屬內部管理規定,但若未經核備、程序不備、未獲員工同意或對勞工權益造成重大影響者,均可能違反勞動基準法與契約自由原則之界限,法院自可加以審查並判其無效。雇主應善用工作規則與勞動契約雙軌並行,建立合規制度與彈性應變空間,勞工則應強化法令知識,主動確認制度依據與...
-
公司可以因為遲到或其他原因罰錢、扣薪嗎?
瀏覽次數:1304
問題摘要: 雇主原則上不得因員工遲到或其他工作行為瑕疵而逕行罰錢或扣薪,除非符合下列條件:一、有明確約定或公司制度事前公告,並已依程序完成備查或告知;二、扣薪項目屬於未提供勞務之時間對價,並非額外懲罰;三、懲戒措施具正當理由,符合比例原則,未構成對勞工之濫權行為;四、若為損害賠償性質,則須在損害事實與金額明確前不...
-
雇主可以單方變更給付交通津貼的規則?如在家工作就不再發給交通津貼?
瀏覽次數:1224
問題摘要: 雇主提供的交通車與交通津貼,性質上仍有區別。交通車屬於企業基於便利員工的考量而提供的福利措施,並無勞務對價性,企業可依營運狀況調整或取消。相對而言,交通津貼則須視其給付方式而定,若為憑證報支,則屬費用補貼,並非工資,雇主可依實際需求停止發放;但若交通津貼具有經常性,則應被視為工資,雇主不得任意扣減或取...
-
雇主制定遲到罰則,每遲到1分鐘扣10元,這樣規定合理嗎?
瀏覽次數:1189
問題摘要: 雇主雖有權制定工作規則,但這些規則需符合法律規範,並確保勞工的基本權益不受侵害。雇主在處理員工違規行為時應遵循的法律程序和限制。雇主不可任意扣減員工工資,而是需要以合法的方式保障企業利益,同時尊重勞工的基本權利。對於勞工而言,理解並運用相關法律保障自身權益是應對不合理待遇的重要手段,而對於雇主,遵守法...
-
勞工薪資會因過錯,而被老闆扣光光嗎?
瀏覽次數:1177
問題摘要: 在討論雇主是否可以任意扣薪時,扣薪是基於勞工在工作中因故意或過失造成雇主的損害,雇主通過扣除薪資來抵銷對勞工的工資債權,以彌補雇主的損失。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2項,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這一原則表明,雇主原則上不得隨意扣除工資。然而,若勞工因工作過失或故意造成雇主損害,雇主可依法要求勞工賠償損失...
-
違約金未確定前,雇主可以主張抵銷工資嗎?
瀏覽次數:1167
問題摘要: 勞動基準法第22條,雇主應全額給付勞工工資,不得隨意扣除。即使勞工在離職過程中與雇主處理不愉快,或有賠償、違約責任、或未辦妥離職交接手續的情況,雇主仍然必須依法全額支付工資。雖然勞動基準法不禁止雇主對勞工的工資、資遣費、退休金等進行抵銷,雇主只能在勞工應給付或應賠償的金額確定時進行抵銷。金額確定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