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資給付原則有那些?

    瀏覽次數:865

     

    問題摘要: 工資的給付須符合全額給付、直接給付及明細揭露三大原則,以確保勞工能夠獲得應得的薪資報酬。雇主除非依據法律規定或與勞工另有合約約定,否則不得擅自減扣工資,亦不得將工資支付給非受僱者本人。同時,工資各項目的計算方式必須明確揭露,使勞工能夠清楚瞭解工資結構,避免爭議與誤解,確保勞資雙方權益均衡發展。這些原則...

  • 雇主說好加薪,卻沒有履行,此時效力為何?

    瀏覽次數:844

     

    問題摘要: 工資的認定標準應以是否為勞工因工作獲得的報酬為核心,而非僅取決於名稱或支付方式,只要該筆給付與勞務提供有關,即應視為工資並受法律保護。此外,勞動契約的成立並無特定形式限制,雙方只要有明確合意,即可視為契約有效,特別是在薪資調整的問題上,若雇主曾明確承諾加薪,則應履行其承諾,否則即可能構成違約,勞工可依...

  • 員工認股計畫是什麼?公司可以事後單方加以變更嗎?

    瀏覽次數:758

     

    問題摘要: 公司並非可任意單方面變更勞動條件,尤其是涉及不利益變更時,應取得員工同意,否則該變更可能無效,甚至可能面臨法律責任。雖然工作規則的訂定與修改在一定範圍內屬於公司的管理權,但仍須符合勞動基準法的規範,且應考量勞工的權益,並兼顧合理性與必要性,方能確保變更的正當性與可執行性。企業在進行制度調整時,應採取透...

  • 工資的預扣禁止與例外是什麼?

    瀏覽次數:748

     

    問題摘要: 在勞動法中,預扣工資的問題涉及到雇主是否可以從薪資中直接扣除罰款或賠償金。這涉及到法律對工資預扣的限制及相關的例外情形。下面是對於預扣工資問題的具體說明:預扣工資是指雇主在違約或損害賠償事實發生前,預先從勞工的工資中扣除款項。這包括在賠償責任尚未確定之前,雇主從工資中扣除所謂的違約金或賠償費用。雇主不...

  • 雇主得否擅自變更工資發給日期?那福利或獎金可以嗎?

    瀏覽次數:743

     

    問題摘要: 工資的發放日期應由勞資雙方協商確定,雇主不得擅自變更。若雇主希望調整發薪日期,必須先取得勞工的個別同意,並將變更後的日期納入工作規則,經主管機關核備後才能實施。若雇主未經勞工同意即擅自變更發薪日期,則已違反勞動基準法的規定,可能面臨主管機關的糾正與處罰,甚至影響勞資關係的和諧。如屬於非與工作相關之獎金...

  • 勞動契約規定員工授權雇主於每月工資中扣除櫃臺差帳,這樣可以嗎?

    瀏覽次數:739

     

    問題摘要: 雇主若要從勞工薪資中扣款,必須符合法令規定或取得勞工的明確同意,並確保扣款合理且無爭議。否則,不僅可能違反工資全額給付原則,也可能涉及預扣工資的違法行為,導致雇主面臨法律責任與高額罰鍰。對於勞工而言,應積極解自身權益,若發現工資被違法扣除,應及時尋求法律協助,以確保自身的薪資權益不受侵害。 律師...

  • 勞工突然不告而別 當月工資怎麼處理?

    瀏覽次數:686

     

    問題摘要: 當勞工不辭而別且無法聯繫時,雇主應謹慎處理其最後任職月份的工資,避免違反勞基法的規定。在法律層面上,雖然民法第235條但書賦予雇主「準備給付」或「隨時給付」的權利,但若雇主本身即可獨立計算工資並發放,則法院仍可能判定雇主違反勞基法第22條第2項,並裁罰未全額給付工資。因此,企業應確保內部管理制度完善,...

  • 勞工應負之民事賠償,雇主得否逕自工資扣抵?

    瀏覽次數:672

     

    問題摘要: 雇主若遇到勞工因故意或過失造成損害時,應透過合理的法律程序處理,而不得擅自從工資中扣除賠償金,否則將違反勞動基準法第22條及第26條的規定,並可能面臨勞動主管機關的處分。這樣的法律設計,確保了勞工的基本權益,也維持了勞資關係的公平性。若勞工發現雇主有違法預扣工資的情況,應立即向勞工主管機關檢舉,以保障...

  • 公司要求員工認股並承諾離職時買回,員工是否可訴請公司履行?

    瀏覽次數:663

     

    問題摘要: 員工認股與公司買回承諾的效力,主要取決於該承諾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規定以及公司是否具備履約能力。若公司確有履約能力,則員工可依約請求公司履行承諾,若因法律限制導致公司無法履約,則員工可改為請求損害賠償。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在許多新創公司或成長型企業中,為了增資及提升員工向心力,公司往往...

  • 員工不是於當月第1日到職,當月工資如何計給?大小月與二月有無不同?

    瀏覽次數:579

     

    問題摘要: 對於月薪制員工,每日薪資應以月薪除以30計算,未滿月則按實際出勤日數乘每日薪資給薪,包括例假日與休息日。特別是二月份,由於天數不同,事業單位需格外注意處理方式是否符合約定與法律規定,必要時應通過契約條款進一步明確計算細節,保障雙方權益並減少爭議。   律師回答: 針對不同到...

  • inquiry
  • line
  • FAGO
  • faq
  • searc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