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迫超休 離職竟得先扣薪

    瀏覽次數:430

     

    問題摘要: 超休假本質上是雇主管理決策的結果,而非勞工的選擇,因此雇主無權要求勞工「補還」或「扣薪」。除非勞動契約內有明確且合法的規範,否則公司不得強制勞工在離職時補還工時或扣薪,若有爭議,建議向當地勞工局尋求協助,以保障自身權益。雇主不得因景氣不佳單方面強制勞工休假,更不得要求勞工預支假期或因此扣減薪資,若有此...

  • 雇主得否擅自變更工資發給日期?那福利或獎金可以嗎?

    瀏覽次數:412

     

    問題摘要: 工資的發放日期應由勞資雙方協商確定,雇主不得擅自變更。若雇主希望調整發薪日期,必須先取得勞工的個別同意,並將變更後的日期納入工作規則,經主管機關核備後才能實施。若雇主未經勞工同意即擅自變更發薪日期,則已違反勞動基準法的規定,可能面臨主管機關的糾正與處罰,甚至影響勞資關係的和諧。如屬於非與工作相關之獎金...

  • 勞工突然不告而別 當月工資怎麼處理?

    瀏覽次數:406

     

    問題摘要: 當勞工不辭而別且無法聯繫時,雇主應謹慎處理其最後任職月份的工資,避免違反勞基法的規定。在法律層面上,雖然民法第235條但書賦予雇主「準備給付」或「隨時給付」的權利,但若雇主本身即可獨立計算工資並發放,則法院仍可能判定雇主違反勞基法第22條第2項,並裁罰未全額給付工資。因此,企業應確保內部管理制度完善,...

  • 工資的預扣禁止與例外是什麼?

    瀏覽次數:389

     

    問題摘要: 在勞動法中,預扣工資的問題涉及到雇主是否可以從薪資中直接扣除罰款或賠償金。這涉及到法律對工資預扣的限制及相關的例外情形。下面是對於預扣工資問題的具體說明:預扣工資是指雇主在違約或損害賠償事實發生前,預先從勞工的工資中扣除款項。這包括在賠償責任尚未確定之前,雇主從工資中扣除所謂的違約金或賠償費用。雇主不...

  • 勞工應負之民事賠償,雇主得否逕自工資扣抵?

    瀏覽次數:389

     

    問題摘要: 雇主若遇到勞工因故意或過失造成損害時,應透過合理的法律程序處理,而不得擅自從工資中扣除賠償金,否則將違反勞動基準法第22條及第26條的規定,並可能面臨勞動主管機關的處分。這樣的法律設計,確保了勞工的基本權益,也維持了勞資關係的公平性。若勞工發現雇主有違法預扣工資的情況,應立即向勞工主管機關檢舉,以保障...

  • 勞動事件法的工資推定是什麼意思?

    瀏覽次數:382

     

    問題摘要: 勞資關係中關於工資的法律規範體現了對勞工權益的高度重視。法律通過對工資定義、給付方式、計算標準及補償規範的具體化,不僅保障了勞工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平衡了勞資雙方的利益。雇主需遵守法律要求,妥善處理工資相關的各項事宜,避免因管理不當或給付爭議引發法律糾紛;勞工則應熟悉相關法律規範,積極主張自身合法權益,...

  • 什麼!扣發全勤獎金按比例扣還有意義嗎?

    瀏覽次數:372

     

    問題摘要: 全勤獎金雖可作為鼓勵員工維持良好出勤紀錄的手段,但其本質仍屬工資範疇,因此應納入平均工資計算。而針對遲到或缺勤的懲戒措施,雇主在執行時應格外謹慎,確保所有扣薪均符合法令規範,並與勞工充分溝通,避免因扣薪爭議而衍生勞資糾紛。透過合法、透明的薪資制度,企業不僅能夠維持紀律,也能夠減少法律風險,建立更穩定的...

  • 員工不是於當月第1日到職,當月工資如何計給?大小月與二月有無不同?

    瀏覽次數:351

     

    問題摘要: 對於月薪制員工,每日薪資應以月薪除以30計算,未滿月則按實際出勤日數乘每日薪資給薪,包括例假日與休息日。特別是二月份,由於天數不同,事業單位需格外注意處理方式是否符合約定與法律規定,必要時應通過契約條款進一步明確計算細節,保障雙方權益並減少爭議。   律師回答: 針對不同到...

  • 公司要求員工認股並承諾離職時買回,員工是否可訴請公司履行?

    瀏覽次數:307

     

    問題摘要: 員工認股與公司買回承諾的效力,主要取決於該承諾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規定以及公司是否具備履約能力。若公司確有履約能力,則員工可依約請求公司履行承諾,若因法律限制導致公司無法履約,則員工可改為請求損害賠償。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在許多新創公司或成長型企業中,為了增資及提升員工向心力,公司往往...

  • 老闆可以用勞工工作效率不佳或擅離工作崗位,就能扣勞工薪水?

    瀏覽次數:281

     

    問題摘要: 處理與員工薪資相關的問題時,需要謹守法規並尊重員工的權益。未經合法程序的扣薪行為,不僅可能引發法律糾紛,還會損害企業的聲譽,降低員工的信任度和工作積極性。工資作為勞工的重要勞動報酬,其給付過程必須符合法律的規範。雇主在管理和支付薪資時,應嚴格遵循《勞動基準法》及相關規定,避免不當扣薪行為的發生。 ...

  • inquiry
  • line
  • FAGO
  • faq
  • searc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