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於「按件計酬勞工」之保障
瀏覽次數:733
問題摘要: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規定:「工資:謂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上開條文中提到的以計件方式獲得工作報酬之勞工,係指勞工之工資中包含依完成工作量所獲致之工資,即俗稱「按件計酬之勞工」。按件計酬制度...
-
公司要求員工認股並承諾離職時買回,員工是否可訴請公司履行?
瀏覽次數:679
問題摘要: 員工認股與公司買回承諾的效力,主要取決於該承諾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規定以及公司是否具備履約能力。若公司確有履約能力,則員工可依約請求公司履行承諾,若因法律限制導致公司無法履約,則員工可改為請求損害賠償。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在許多新創公司或成長型企業中,為了增資及提升員工向心力,公司往往...
-
員工自稱受到職災不來上班,還要公司付薪水,該怎麼處理?
瀏覽次數:655
問題摘要: 雇主若遇到疑似濫用病假的員工,應先確認職災認定結果,並按照法律規範處理員工的請假與薪資給付,避免因程序錯誤導致違法解雇的風險。勞基法第13條旨在保護因職災而無法工作的勞工,避免其因健康受損而陷入失業困境。然而,面對事故尚未確定為職災的灰色地帶,雇主若貿然終止勞動契約,未來仍可能因職災認定結果而面臨法律...
-
公司每個月交通津貼,因為居家工作取消不發,這樣合法嗎?
瀏覽次數:643
問題摘要: 交通補助能否取消,取決於其性質是否屬於工資。若補助與勞務提供直接相關,且屬經常性給與,則應視為工資,雇主不得擅自取消;若屬費用償還或恩惠性給與,則可依公司內部規範及勞工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居家工作是否能取消交通補助,關鍵在於補助的性質是否屬於工資,若交通補助具有勞務對價性與經常性給與的特徵,則應視為工資...
-
談月薪、日薪、時薪制的設計與影響
瀏覽次數:634
問題摘要: 勞工應享有例假與休假的權利,並且在此期間仍應獲得與正常工作日相同的工資給付,以維護其基本生活與工作權益。雇主應確實遵守法令規範,依法支付假日工資,以維持合理的勞動條件與穩定的勞資關係,確保勞工在享有法定休假時,不會面臨薪資減少或權益受損的情況。按時計酬的勞工,勞資雙方在約定每小時工資時,應確保其薪資不...
-
工作規則可以為不利益變更?如果關於工資的工作規則可以變更嗎?
瀏覽次數:633
問題摘要: 我國勞動法制並未賦予雇主片面變更工資的權利,而司法機關亦不應以「合理變更」或「高度必要性」為由,協助雇主突破契約合意原則。如果法院認可雇主因經營困難而單方面減薪,那麼如何界定「合理減薪」的標準?又若勞工面臨物價上漲、生活開銷增加,是否亦能基於「高度必要性」單方面加薪?這些問題皆顯示出,允許雇主片面變更...
-
「事業單位」是否適用勞基法應如何認定 ?
瀏覽次數:631
問題摘要: 員工分別從事不同性質的工作,同屬於同一事業單位,且該事業單位屬於適用勞基法的行業。因此,事業單位適用勞基法的認定範圍,應以整體公司、企業或行號為準,而不應以內部分屬部門或場所單位作為劃分標準。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並非所有行業與工作者都適用該法。某些特定行業及類型...
-
違規即是有過失?雇主可否主張無主觀違反規範意思或已經盡力防止發生,免除行政罰?
瀏覽次數:630
問題摘要: 行政罰的主觀責任認定需從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入手,結合客觀事實與推論進行判斷。同時,若法規存在不明確性或實務分歧,則需考量行為人是否具備期待可能性,以決定是否阻卻責任。法院在分析時需平衡法律適用的一致性與個案公正,確保行政處罰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
-
外地津貼的性質是否屬於工資?
瀏覽次數:599
問題摘要: 外地津貼是否屬於工資,應視該津貼是否具有「勞務對價性」與「經常性給與」來判斷。若外地津貼是固定金額發放,且與勞工提供勞務相關,則該津貼極可能被認定為工資,雇主應依法將其納入資遣費、不休假工資、加班費及勞退提撥的計算基數內,以保障勞工權益。相對地,若外地津貼是基於報支性質發放,並無固定金額,而是依勞工實...
-
職前訓練契約性質屬於勞動契約嗎?
瀏覽次數:595
問題摘要: 職前訓練契約是否屬於勞動契約,應視工作性質、訓練內容及員工在訓練期間是否提供勞務而定。若訓練期間純粹為學習與考核,則雙方可能尚未成立勞動契約,雇主無須適用勞動基準法;但若員工已經提供實際勞務,則可能被認定為勞動契約,雇主應依法保障員工權益。為避免爭議,企業應審慎訂立訓練契約,並確保訓練過程符合法律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