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雇主可以規範勞工下班的行為嗎?
瀏覽次數:536
問題摘要: 雇主原則上不得干涉員工下班後的私人行為,但若員工行為已與公司形象或核心業務產生直接連結,且有具體損及公司利益之虞,雇主即可能依法對其進行適度規範與懲處。關鍵在於該行為是否足以影響公司信譽與經營正常性,若只是員工私生活範疇內之選擇,則雇主過度干涉將難以站得住腳。工作外行為若與職業性質、公司形象或勞雇信賴...
-
公司要我找「人事保證人」,如果不簽會怎樣?
瀏覽次數:533
問題摘要: 雖然人事保證制度在法律上是被允許的,但仍須符合多項法定要件,且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規定。對於勞工而言,若遭遇雇主要求簽署人事保證契約,應先審慎閱讀契約內容,並確認是否符合民法相關規範,若發現不合理的條款,例如放棄先訴抗辯權、承擔無上限責任等,即應向雇主提出異議,或尋求法律專業意見,以保障自身權益。勞工拒...
-
對於違反保密義務的員工予解僱處理,應該注意什麼?
瀏覽次數:532
問題摘要: 企業訂立保密合約的目的在於確保公司內部機密資訊不被外流,以維護競爭優勢及市場地位。員工於受僱期間應依據契約履行保密義務,並不得將營業秘密擅自洩漏或用於個人利益,否則即構成違約行為。當員工明顯違反保密合約,且導致公司遭受重大損害時,雇主有權依據法律規範予以解僱,而無須事先預告。本案中,員工洩漏公司開發軟...
-
雇主由無可能以定期契約約聘取代試用期間?
瀏覽次數:484
問題摘要: 試用期制度雖然在勞資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即使試用期內,雇主仍須依照勞基法的解僱規定辦理,並不得任意終止契約。同時,勞工若依合理程序離職,雇主亦不得任意要求違約賠償。此外,試用期的長短應與工作特性相符,且不得透過試用期來規避法律對於勞工解僱的保護,否則將可能構成違法行為。因此,在實務上,無論是雇主或勞...
-
非法解僱後,我該提出什麼訴訟?
瀏覽次數:451
問題摘要: 雇主對勞工的解僱雖屬企業經營自主權之一環,但其終止契約的行為仍須遵守法律規定,若構成權利濫用或違反誠信原則,即為違法,勞工可依法提出對應訴訟。雖然解僱並不會直接構成名譽侵害或非財產損害,但若能證明有特殊損害,也可依法請求補償。因此,面對非法解僱,勞工應依具體情況與個人意願,選擇合適訴訟類型,審慎評估經...
-
員工在留職停薪期間另謀他職或行事其他不當行為,企業得否以違反忠誠義務予以終止勞僱關係?
瀏覽次數:449
問題摘要: 企業在訂定工作規則時,應避免過度限制勞工之私人行為,特別是工作時間外的行為,除非能證明該行為已嚴重損害企業形象與名譽,否則不宜直接將之列為解僱事由。此外,針對留職停薪期間勞工另謀職業或從事營業行為的情況,企業不應直接於工作規則中規定不經預告即終止僱用,企業若希望對留職停薪期間的員工行為進行約束,可在勞...
-
雇主對於員工下班時間的不當行為有懲戒權嗎?
瀏覽次數:448
問題摘要: 雇主的懲戒權應受到適當限制,並應符合契約義務的範圍,避免無端侵犯勞工的個人權利。雇主應透過明確的工作規則,界定可接受的行為標準,並確保懲戒措施的合理性與必要性,以維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對勞工而言,若認為雇主懲戒權過度擴張,則可透過申訴機制或勞資爭議解決程序進行救濟,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害。 律師...
-
定期或不定期勞動契約如何區別?
瀏覽次數:429
問題摘要: 雇主若面對具有繼續性工作的職缺,應依照勞基法的規範簽訂不定期契約,而非透過定期契約來規避法定義務,否則將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或勞工訴訟,在契約終止的處理上,定期契約到期後可自動終止,而不定期契約的終止則須符合法定事由,並依規定履行預告通知義務,此外,定期契約終止後雇主無須支付資遣費,而不定期契約若因裁員解...
-
定期契約期滿,時間一到就得走人?
瀏覽次數:411
問題摘要: 勞基法的立法目的在於保護勞工的就業權益,防止雇主濫用定期契約來規避法定義務。判斷某一工作是否適用定期契約,應回歸該工作的本質與雇主的經營模式,若該工作性質具有長期穩定的需求,則應適用不定期契約,雇主不得僅以契約形式約定工作期限來規避相關法規。法院在審查勞動契約性質時,也會綜合考量雇主的經營模式、勞工的...
-
同仁不遵守公司儀容規範,該如何處理?
瀏覽次數:396
問題摘要: 主要終止勞工契約,不論是透過預告或即時方式,皆須建立在具體事實、可資舉證的客觀條件之上,並依法遵守比例原則與程序正義。尤其對於即時解僱,實務上更應謹慎操作,因為勞工一旦提起不當解僱訴訟,雇主將面臨舉證不周導致敗訴、須支付薪資補償及賠償之風險。因此,建議雇主平時即應完備工作規則、記錄管理流程,並對員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