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中的勞工可否對懲戒處分提起確認無效的民事訴訟?

    瀏覽次數:544

     

    問題摘要: 近年來實務上逐漸承認勞工在職期間若遭受不當調職或懲戒處分,仍可單獨提起確認無效之民事訴訟。法院不再僅限於處理涉及解雇的訴訟案件,而是認為在合法性受到質疑的情況下,勞工應享有救濟管道以保護其勞動權益。這樣的趨勢不僅反映出對勞工權益保護意識的提升,也促使雇主在行使懲戒權時,須更加審慎並遵守程序正義與法律原...

  • 可以在工作規則中訂立懲戒規則嗎? 可以作為解僱的依據嗎?

    瀏覽次數:505

     

    問題摘要: 若法院判定解僱違法且無效,則原僱傭契約仍然有效,雇主應支付勞工自解僱日起至法院判決確定日之薪資,雇主應謹慎訂立工作規則,並確保其中的解僱條款符合法律規範,以避免不當解僱爭議。勞工若遭受不當解僱,應了解自身權益,並可透過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訟,主張解僱無效,保障自身合法權利。 律師回答: 關...

  • 員工優惠存款是否為工資?

    瀏覽次數:494

     

    問題摘要: 銀行業的「員工優惠存款利率」若在勞動契約中明確載明,則不論定性為薪資或福利,雇主單方變更時均應符合合理性原則,否則恐涉違約爭議;而「不離職條款」雖然法院多認定有效,但為兼顧公平原則及保障勞工的職業選擇自由,雇主應提供合理的相對補償,否則法院得酌減違約金,以保障勞方基本權益,維護勞動市場之公平正義。 ...

  • 工作規則的介紹、功能與效用?工作規則變更是否可再送核備?

    瀏覽次數:419

     

    問題摘要: 工作規則對於企業與勞工而言,是確保工作秩序與權益保障的重要文件。對於30人以上的企業,依法訂立並報備工作規則,不僅能降低法律風險,避免主管機關裁罰,亦能提供企業在管理上的明確依據,提高企業運營的穩定性。此外,工作規則應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確保內容合理、公正,並經主管機關核備後公開揭示,讓員工能夠清楚解自...

  • 團體協約之「最高勞動條件之禁止」與「有利原則」是什麼?

    瀏覽次數:387

     

    問題摘要: 「最高勞動條件之禁止」與「有利原則」為維繫團體協約制度平衡的兩大基石,一則防止工會協約成為壓抑勞工上升空間的天花板,一則確保勞工得以透過個別努力追求更佳條件。惟在制度實踐上,我國目前採限縮有利原則,並透過但書條件與禁止條款維持團體協約拘束力,雖有其組織保障考量,但若長期欠缺對工會談判力的提升與制度性的...

  • 關於工作規則,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瀏覽次數:378

     

    問題摘要: 工作規則的有效性並不取決於主管機關的核備,而是取決於其是否公開揭示,是否違反強制或禁止性規定,以及變更內容是否合理。當雇主對工作規則進行不利益變更時,原則上應尊重勞工的意見,若勞工表示反對,則不應適用變更後的條款於其身上。然而,若變更內容符合企業經營之必要,且具合理性,則即便有部分勞工反對,仍然可能對...

  • 如何建立人評考核及稽核制度?

    瀏覽次數:338

     

    問題摘要: 建立人評考核及稽核制度須從制度設計、政策宣示、教育訓練到稽核與申訴處理進行整體規劃,並須依照勞基法第70條與第71條的相關規定,確保制度的合法性、正當性與可執行性,最終實現企業誠信治理與勞動管理制度化的目標。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建立人評考核及稽核制度,對於企業而言不僅是提升內部治理...

  • 工作規則形式為何? 問題

    瀏覽次數:305

     

    問題摘要: 工作規則的訂立不僅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依據,更與企業的法律合規性息息相關。企業若未訂立完整且符合法令的工作規則,將可能在法律上面臨不確定風險,甚至影響企業形象與經營穩定性。因此,雇主應慎重看待工作規則的訂立與執行,並確保其內容符合勞動法令的要求,才能有效保障企業與勞工雙方的權益,並降低勞資糾紛發生的風...

  • 工作規則關於退休年資及基數已有較為優厚計算方式,可否事後變更?

    瀏覽次數:286

     

    問題摘要: 雇主若已提供較優渥的退休金計算方式,原則上應受到「既得權保障原則」的保護,不宜輕易變更,否則可能構成對勞工的不利益變更。然而,若變更有其合理性與必要性,且經過適當的協商與補償,則仍有可能對勞工發生拘束力。關鍵在於變更的理由是否充分、程序是否正當,以及是否提供適當的補償措施,這些都將影響變更的合法性與效...

  • 「團體協約」程序要件為何?違反效力為何?

    瀏覽次數:268

     

    問題摘要: 團體協約程序要件具有高度嚴謹性,非僅保障勞工權益,更係為維繫勞資協調與集體協商之制度公信力。倘若工會於締約過程中未遵守法定程序,如代表產生方式瑕疵、未經會員大會決議簽署、協約草案未書面明確等,皆可能導致協約無效或效力受限,進而喪失原本應有之法律保障地位。未履行法定程序之協議,無論其內容如何完整、形式如...

  • inquiry
  • line
  • FAGO
  • faq
  • searc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