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工有要求雇主結算勞工退休金舊年資之權利嗎?

    瀏覽次數:5345

     

    問題摘要: 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結清年資是一項需要勞資雙方合意約定的事項,並且其結算標準不得低於《勞動基準法》的相關條文規定。這意味著雇主無法單方面強行結清年資,必須與勞工達成共識。此外,即使雇主選擇與部分勞工結清年資,仍然需要按月提撥退休準備金以保障其他未結清年資勞工的權益。這些規定保障了勞工在退休金問題上的權...

  • 勞工無薪休假而不發給薪資的日數,是否應該列入平均工資以計算退休金或資遣費?

    瀏覽次數:4889

     

    問題摘要: 在實務上,當景氣不佳或出現其他困難時,企業可能會實施一系列措施來應對,包括無薪休假、間歇性工作、縮短工作時間或停工等。這些措施可能會對勞工的工資計算產生影響,特別是在計算退休金、資遣費或其他基於平均工資的福利時。無薪休假或停工期間的工資不應計入勞工的平均工資中。這意味著在計算退休金或其他福利時,這些期...

  • 產假期間薪資,如何計算?

    瀏覽次數:804

     

    問題摘要: 工資是指勞動者因工作獲得的報酬,包括工資、薪金、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等方式給付的獎金、津貼以及其他任何名義的經常性給付。平均工資則是指計算事由發生前6個月內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總日數所得的金額。對於工作未滿6個月的勞動者,平均工資是工作期間所得工資總額除以工作期間的總日數所得的金額。若工資按工作...

  • 勞工如於任職期間轉任為委任經理人,則兩者所支領之退休金有何差異?

    瀏覽次數:753

     

    問題摘要: 若勞工於工作期間被調任或簽署委任契約成為經理人,須特別注意公司是否有完成公司法規定的董事會決議程序、其實際工作是否仍具從屬性等因素。雖然公司或老闆往往主張經理人不適用勞基法,但若實質符合勞工認定標準,仍有機會主張其適用勞動法令,並享有退休金、資遣費、工時保障等權利。因此,勞工在面對職位異動或合約調整時...

  • 在相同老闆但不同的公司任職,年資是否可以合併計算?

    瀏覽次數:742

     

    問題摘要: 針對勞工於相同老闆設立之不同公司任職,是否可以合併計算年資,應採實質判斷原則,而非拘泥形式。只要事實上係為同一經營主體提供勞務,勞動條件及場所未有本質改變,即應認屬同一事業單位,年資不得中斷。尤其在家族企業與中小型公司結構為主的社會環境下,更應防止雇主藉企業架構操作削減退休責任。法院目前實務見解已逐步...

  • 企業外「調動」如何使勞工年資中斷計算?

    瀏覽次數:634

     

    問題摘要: 企業外調動若無透過合意資遣結清年資,原則上不會造成年資中斷。雇主於處理勞工調動時,應基於誠信原則與勞基法保障精神,審慎確認企業體間是否具實質同一性,並就年資併計問題與勞工充分溝通,避免後續爭議。倘若企業確欲切割勞工年資,則必須取得勞工明確同意並依法處理資遣及給付事項,否則將面臨重大法律責任與給付風險。...

  • 適用勞動基準法前後的工作年資計算方式?

    瀏覽次數:439

     

    問題摘要: 法院多數採取從受僱日起算之方式計算全部工作年資,再依其年資分屬不同法令適用時期區段,按比例分別計算退休金基數。適用前部分若無特別法令適用,則應依原雇主約定之內規或協商結果計算;適用後部分則嚴格依勞基法第55條進行基數計算。如此一來,勞工工作年資雖一體計算,但退休金金額之認定則依比例分段,區分法令適用的...

  • 工作年資與勞基法、勞工退休金適用前後應如何銜接?

    瀏覽次數:381

     

    問題摘要: 針對工作年資橫跨適用勞基法前後者,勞工原先之年資如屬適用「工友管理要點」或其他法令者,仍依原規定計算;而適用勞基法後的年資,則依勞基法或勞退新制規定處理。若為現今已全面實施勞工退休金條例之產業勞工,雇主則應依法提繳退休金至個人帳戶,並於勞工退休時發還,不得因勞工早年之雇用型態或機關屬性不同,而拒絕其年...

  • 自請退休與強制退休在法律規範之異同?以後強制退休要給資遣費嗎?

    瀏覽次數:379

     

    問題摘要: 自請與強制退休雖同為終止勞動契約的方式,然背後權利義務的來源與法律效果大相逕庭,前者著重保障勞工的自由選擇與退休權利,後者則賦予雇主在特定條件下維持組織效能與勞動力結構調整的彈性。無論是勞工或雇主,在退休議題上都應明瞭相關法規內容,並依實際情況依法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方能避免爭議與糾紛,實踐勞動關係中...

  • 伙食津貼屬工資 退休金應採計

    瀏覽次數:371

     

    問題摘要: 法院對於伙食津貼是否構成工資,仍會依照具體發放方式進行個案認定,企業與勞工在處理此類津貼時,皆應明確理解相關法律標準,以確保自身權益並減少爭議的可能性。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依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工資規定及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10條非工資的除外規定,依照司法實務...

  • inquiry
  • line
  • FAGO
  • faq
  • searc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