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雙方可以約定超過三十分鐘才是加班嗎?

30 Jul, 2017

問題摘要:

對於加班制度在法律下的相關規定和運作方式下,加班被稱為延長工作時間,指的是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時間。無論是平日正常上班時間還是加班時間,雇主都有給付相應工資的義務。勞基法未規定加班的最小單位,雇主和勞工可以自行約定加班時數的計算方式,但不得劣於勞基法的規定。雇主單方要求不計酬的加班時間是違法的,並且與「有工作即有報酬」的勞動法原則相抵觸。一些公司會要求勞工事先申請加班,以避免加班認定上的爭議。雇主有權利檢視加班的成果,但在給付加班費時應該依據實際提供勞務的時數計算,即計算至分鐘。雇主故意使勞工自動延長工時以規避加班費給付可能違反誠信原則,這種行為可能導致相關法律行為無效。公司要求勞工加班並未合於勞基法的規定,並且勞工並無配合之義務。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社會生活中所謂的「加班」,在勞基法中稱為延長工作時間,只要是使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都受勞基法中延長工作時間之相關規定所拘束。加班時數計算方式得由勞雇雙方自行約定,但不得劣於勞基法,勞工只要有工作(提供勞務),雇主就有給付相應工資之義務,此不論是平日正常上班時間,或是勞工加班時,均相同。雇主單方要求,即令有約定因為違法,對於勞工沒有拘束力,而且內容上也牴觸「有工作即有報酬」的勞動法原則。

 

加班定義

在台灣的勞基法中,加班被稱為延長工作時間,即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時間。無論是平日正常上班時間還是加班時間,雇主都有給付相應工資的義務。

 

我國對於平日加班費之計算方式規定於勞基法第24條第1、2項,亦即「延長工作時間在2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一以 上」,以及「再延長工作時間在2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二以上。」而有關於加班時數計算,究竟是計到分鐘,或是計到半小時,勞基法就此並沒有特別規定,因此依勞基法第1條第1項後段「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勞工正常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0小時(勞基法第30條)。勞工繼續工作4小時,至少應有30分鐘之休息(勞基法第35條)。勞工每7日中應有2日之休息,其中1日為例假,1日為休息日。雇主使勞工延長工時,應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惟基於健康考量,每日正常工時與延長工時,合計不得超過12小時,且1個月延長工時總時數不得超過46小時為因應各行各業不同之營運型態。

 

加班時數計算

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外的工作均需支付加班費,計算方式為延長工作2小時內按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一以上,超過2小時再加給三分之二以上。

 

勞基法未規定加班的最小單位,因此雇主和勞工可以自行約定加班時數的計算方式,但不得劣於勞基法的規定。雇主單方要求不計酬的加班時間是違法的,並且與「有工作即有報酬」的勞動法原則相抵觸。

 

勞基法裡關於延長工時的各項條文,均未規範加班的最小單位。而雇主與勞工間之僱傭契約,若法律並未特別規定,可以由契約雙方自行約定,惟不得劣於勞基法,也就是不可以約定不計酬的加班時間,或是約定出不計入加班時數的加班時數計算方式,如不滿半小時一律不算,以半小時為計算加班費的最小單位,對於勞工並無利益,與勞基法加班保護規定不合。 

 

加班申請

為避免加班認定上的爭議,一些公司會要求勞工事先申請加班,審核加班的必要性。雇主有權利檢視加班的成果,但在給付加班費時應該依據實際提供勞務的時數計算,即計算至分鐘。

 

在加班認定上,部份勞工延遲下班,未必在提供勞務,處理私事、等候與親友會合等私人原因等亦屬常見,為了避免認定上的爭議,公司會要求加班需事先申請,審核有無加班的必要,這樣的措施是合法的,雇主給付加班費,本即勞工依其指示在正常時間外工作,本有權利評估是否有加班的必要,同時雇主也有權檢視加班的成果,但即使採萬事先申請制,計算加班費時,應覈實計算實際提供勞務的時數,而給予以不低於「計算至分鐘」的加班費。

 

權利濫用

雇主故意使勞工自動延長工時以規避加班費給付可能違反誠信原則,這種行為可能導致相關法律行為無效,並應依勞基法計算每分鐘的加班費。公司要求勞工加班並未合於勞基法的規定,並且勞工並無配合之義務。

 

另外,雇主故意每次都使勞工自動延長工時,以規避加班費給付是否違反誠信原則而為權利濫用的問題,是否此方式規避加班費給付及多雇用勞工之薪資給付之義務,雇主要求勞工延長工作時間之權利行使,尚違反誠信原則之嫌。法律行為若違反誠信原則,即為違反強制規定之行為,依民法第71條之規定為無效,雇主延長勞工之工作時間之法律行為應無效,但無效並不是表示尚作沒有加班事實,而是應該回歸勞基法計算每分鐘之加班費。公司要求勞工加班並未合於勞基法的規定,僅是雇主在無加班必要之情況下單方面要求,勞工並無配合之義務。

 

-勞資-排班-約定工時-加班-

(相關法條=勞動基準法第1條=勞動基準法第24條=勞動基準法第30條=勞動基準法第35條)

瀏覽次數:1388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