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保護吹哨者?終止或懲罰可以嗎?
20 Mar, 2025
問題摘要:
法律的存在是為了確保吹哨行為能夠在不受威脅的環境下進行,但在現實中,許多吹哨者仍面臨極大的職場風險,因此,除了法律保護外,社會對吹哨行為的認知也應有所提升,企業應建立內部通報機制,確保員工在舉報問題時能夠獲得適當的保護,而不是因為揭發不當行為而遭受排擠或報復。此外,政府應加強對吹哨者保護制度的落實,確保雇主無法透過隱晦的方式對吹哨者施加不利影響,以保障社會正義不會因企業內部的不當行為而被掩蓋。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吹哨人,也就是所謂的告密者,通常是身處於某個團體或組織內部,發現組織內部存在不當行為,不論這些行為是否涉及違法,為了避免問題持續擴大或造成無辜者受害,選擇將這些行為揭露。然而,吹哨者的行為往往會對組織產生重大影響,即使組織本身有錯在先,但醜事被揭發後,內部成員通常會將吹哨者視為背叛者,導致他們在組織內部難以立足,甚至可能遭到報復,即便吹哨行為是出於正義,但從組織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行為往往是不受歡迎的。這種現象讓許多人認為,即使揭發內部問題有助於社會大眾,對個人卻毫無好處,甚至可能因此失去工作,遭受職場排擠,甚至連家人也可能受到影響。正因如此,許多潛在的吹哨者會因害怕報復而選擇沉默,為了防止這些值得鼓勵的正義行為被壓制,各國陸續制定吹哨者保護法,以保障吹哨者的權益,確保他們不會因揭發不當行為而遭受不公平對待。
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第3條規定所謂「弊案」的範圍,主要針對公務員、政府機關(構)、受政府控制的事業、團體或機構人員所涉及的犯罪或違法行為,並且該行為必須涉及公共利益且情節重大。此類弊案涵蓋刑法中的瀆職罪、貪污行為、包庇他人犯罪、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違反政府採購法,以及法官涉及評鑑行為等。此外,若行為人涉及違反公共危險罪、詐欺背信罪、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違反營業秘密法、違反金融法規、違反環境保護法規、勞動法規、衛生福利法規、性別平等法規,甚至違反兒童及少年權益保護法等,且該行為影響公共利益並具情節重大之性質,也可視為本法所稱的「弊案」。除此之外,若行為人涉及其他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犯罪、可處罰鍰或應付懲戒之行為,亦納入本法適用範圍。這意味著,本法對於公益揭弊者的保護範圍相當廣泛,涵蓋多數可能危害社會公正與公共利益的不法行為,以確保社會大眾有管道揭發這些違法情事。
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第8條規定,政府機關(構)、法人、團體或個人不得因揭弊者揭發第3條所列的弊案,或因配合調查、擔任證人、拒絕參與弊案等行為,而對其採取不利措施。所謂不利措施包括解職、撤職、免職、停職、解約、降調、不利考績、懲處、減薪、剝奪或減少獎金、影響退休金、剝奪陞遷機會、改變工作地點、改變職務內容等。若揭弊者因揭發弊案而遭受不利對待,他們可以依法請求回復原職、回復原有年資、要求補發薪資、要求賠償財產損失,甚至可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若名譽受到損害,亦可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在台灣,與吹哨者相關勞動權益的法律規範可見於勞動基準法第74條,該條文明確規定,勞工若發現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規,有權向雇主、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申訴,而雇主不得因勞工提出申訴而對其施加任何不利處分,包括解雇、降調、減薪,或損害勞工依法應享有的權益,若雇主違反該規定,相關處分無效。此外,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在接獲申訴後,應進行必要調查,並於六十日內將處理結果通知勞工,同時對吹哨人的身份資料進行保密,若有洩密行為,不僅相關公務員須負刑事與行政責任,還應對受害勞工進行損害賠償。此規定確保吹哨人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下揭露不當行為,不必擔心因申訴而遭受報復,然而,現實情況中,吹哨者仍然經常面臨來自雇主的各種打壓,例如被降薪、無故解雇,或被以其他方式排擠。
吹哨者最常面臨的報復手段之一就是被解雇或減薪,這也是勞工最擔心的問題,因此,許多吹哨者在決定舉報時,往往已經做好離職的心理準備,即使他們未被直接解雇,在職場環境中仍可能遭受嚴重的心理壓力。然而,即便吹哨者選擇主動離職,這與因吹哨行為而被迫離開仍有本質上的區別,因為後者意味著雇主透過不當手段逼迫吹哨者離開,這是一種間接的報復手段,法律禁止雇主以任何理由損害吹哨員工的權益,即便雇主因吹哨行為感到不滿,也不得利用職權對吹哨者進行懲罰。
當吹哨者揭發企業內部的不當行為後,雇主往往會設法報復,但由於法律明文禁止直接解雇吹哨者,因此雇主可能會透過其他方式對其施壓,例如在工作績效上挑毛病,故意分配較難完成的任務,或以內部規定為藉口對其進行處分,這些手段雖然表面上不違反法律,實際上卻是在針對吹哨者進行打壓,讓他們無法在職場上繼續生存。這種現象導致許多吹哨者即便知道自己受到不公待遇,卻難以舉證,因此許多案件最終無法獲得應有的保護。然而,吹哨者若發現自己受到不當對待,可向勞動主管機關提出申訴,由公權力介入調查,若調查結果顯示雇主確實存在報復行為,主管機關便可依法對雇主進行處罰,以確保吹哨者的權益不受侵害。
-勞資-員工保密義務-公益揭弊者保護-吹哨者保護
(相關法條=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第3條=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第8條=營業秘密法第2條=勞動基準法第74條)
瀏覽次數: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