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設置監視器監看勞工上班,合法嗎?

21 Jan, 2019

問題摘要:

在監視行為方面需要遵守的法律標準和程序。保護個人隱私是一個重要議題,特別是在工作場所這樣的環境中。在監視員工時,必須平衡雇主的管理需求和員工的隱私權,確保監視是基於合法的目的且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這些規定強調了監視行為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並且必須告知員工相關信息,包括監視的目的、範圍、方式以及員工的權利。重要的是,員工的同意在涉及個人隱私的監視行為中至關重要。如果雇主違反相關法規,可能面臨罰款並被要求改正,並且可能需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綜合來說,監視系統的設置和使用應該是合法且透明的,必須尊重員工的隱私權。在實際操作中,雇主應該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並在必要時諮詢法律專家,以確保監視系統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基本大家都痛恨被監視──不管合不合法,不管是否理所當然、不管知不知情,但雇主基於保護工作場所的秩序,避免發生危害等理由,有必要於職場上設置監視器。

 

此部分涉及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工作場所設置監視系統和處理個人資料的法律要求。根據您的描述,這些規定強調了以下幾個重要原則:

 

特定目的和必要性

非公務機關(如私人公司)在收集或處理個人資料時,必須有明確且合理的目的,並且不得超出所需範圍。這意味著任何監控應該限於確保場所安全或其他合法、合理的業務需求。

 

雇主在工作場所設置監視錄影器應該要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9條之規定,又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條之規定,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並應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再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8條規定,個人資料蒐集前應有明確告知程序。

 

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9條規定如下:「非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蒐集或處理,除第六條第一項所規定資料外,應有特定目的,並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一、法律明文規定。二、與當事人有契約或類似契約之關係,且已採取適當之安全措施。三、當事人自行公開或其他已合法公開之個人資料。四、學術研究機構基於公共利益為統計或學術研究而有必要,且資料經過提供者處理後或經蒐集者依其揭露方式無從識別特定之當事人。五、經當事人同意。六、為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七、個人資料取自於一般可得之來源。但當事人對該資料之禁止處理或利用,顯有更值得保護之重大利益者,不在此限。八、對當事人權益無侵害。蒐集或處理者知悉或經當事人通知依前項第七款但書規定禁止對該資料之處理或利用時,應主動或依當事人之請求,刪除、停止處理或利用該個人資料。」

 

「(大樓或宿舍公布監視錄影器錄下之侵入者影像):…2.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錄存監視錄影畫面: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蒐集大樓或宿舍監視錄影器中涉及個人資料之畫面,非屬前述為個人或家庭活動目的情形時,應有特定目的(例如:場所進出安全管理),並符合本法第15條、第19條所定要件(例如: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內、法律明文規定、與公共利益有關)。另其如將上開個人資料予以公布,則應於蒐集之特定目的範圍內為之。否則應符合本法第16條但書、第20條但書所列各款情形之一(例如:法律明文規定、增進公共利益、當事人書面同意、為防止他人權益之重大危害,或為免除當事人之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上之危險),始得為特定目的外之利用。」

(法務部民國102年03月27日法律字第10203502790號函)

 

如果雇主的監看行為,有可能涉及員工與公務毫無關聯的隱私,此種情形即可能違法。實務上即曾有案例,是雇主於員工電腦安裝側錄軟體,可以側錄該電腦的所有活動紀錄,而員工以通訊軟體與他人進行私人對話時,該對話內容也被側錄,法院因而認為雇主該側錄行為,違反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妨害秘密罪、以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條第1項之違法監察通訊罪(參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3919號刑事判決)。

 

告知和透明度

在收集個人資料之前,必須告知當事人收集的目的、資料類型、使用的期限、範圍和方式,以及當事人的權利。這有助於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條之規定:「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並應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8條之規定:「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依第十五條或第十九條規定向當事人蒐集個人資料時,應明確告知當事人下列事項:一、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名稱。二、蒐集之目的。三、個人資料之類別。四、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五、當事人依第三條規定得行使之權利及方式。六、當事人得自由選擇提供個人資料時,不提供將對其權益之影響。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免為前項之告知:一、依法律規定得免告知。二、個人資料之蒐集係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或非公務機關履行法定義務所必要。三、告知將妨害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四、告知將妨害公共利益。五、當事人明知應告知之內容。六、個人資料之蒐集非基於營利之目的,且對當事人顯無不利之影響。」

 

同意的重要性

當涉及個人隱私更為敏感的資料時(例如在休息時間的監控),未經員工同意直接安裝監控設備可能違反法律規定,特別是如果監控超出了合理業務需要。

 

雇主取得勞工同意,不論是明示或默示同意,固無疑問,如未得到勞工的同意即裝設監視器,亦未依個人資料保護法踐行告知之程序,且雇主將監視器對準,若於勞工工作場所,尚難逾監督目的之必要範圍,且與蒐集之目的不具正當合理之關聯,而與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條、第8條、第19條有違,而若屬於勞工休息場所,如廁所等地則屬於違法。

 

雇主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9條之規定,依第47條規定,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直轄市、縣(市)政府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令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按次處罰之。雇主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第8條之規定,依第48條規定,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直轄市、縣(市)政府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按次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鍰:若因此造成勞工損害,並應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29條負損害賠償責任。

 

如果違反相關法規,雇主可能面臨罰款並被要求改正。如果未改正,可能會有進一步的罰款。此外,如果因違法行為造成損害,雇主還可能需負擔賠償責任。

 

這些規定的設立是為了平衡雇主的管理需求與員工的隱私權,確保個人資料的保護不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尊重和信任的基礎。在實際操作中,雇主應當嚴格遵守這些規範,並在必要時尋求法律意見,以確保合法且有效地管理工作場所的監控系統。


-勞資-職場隱私權-職場個資-

(相關法條=刑法第315-1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8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9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47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48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條)

瀏覽次數:18602


 Top